将播种苗或营养繁殖苗从圃地上挖起,扩大株行距重新栽植在苗圃内,使其继续生长,这种方式称为国槐移植。
国槐移植是为了扩大各类规格苗木的株行距,使幼苗获得足够的营养、光照与空气,同时在
国槐移植时切断了幼苗的主根,可使苗株产生更多的侧根,形成发达的根系,有利其生长。
生产上通常将一年生播种、扦插苗起挖后按O.lcm-0.15m的株距或行距重新国槐移植到新的床面上的育苗办法称“换床”。换床后经1年至2年生长,按0.5m(株距)x0.65m(垄距)国槐移植到大田中的育苗方法称“定植”。定植后的苗木经过2年至3年的生长,继续加大株、行距国槐移植的方法称“育国槐”,依次到下个级别的“育国槐过程”。
一、
国槐移植前的准备
(一)确定
国槐移植季节
国槐移植季节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苗木生长习性而定。苗木
国槐移植后,根系受伤,打破了苗木的地上、地下水分供应平衡。
国槐移植后能否较快地恢复水分平衡,与起苗技术、苗木修剪程度、树种特性有关外,主要与
国槐移植季节、土壤水分状况有密切关系。
春季
国槐移植,当土壤开始解冻后立即进行。此时树木尚处于休眠,树液未开始流动,土壤的含水量较高。在土温和气温较低的情况下,树木根系已能生长,而芽没有萌发,有益于
国槐移植苗的成活,具体时间以3月至5月为佳。春季
国槐移植时期较短,应根据苗木发芽的迟早,合理安排
国槐移植顺序。针叶树类应早移,喜温暖的树种如柿树、香樟、花椒、白玉兰等,应在叶芽开始萌动前
国槐移植,易于成活。大部分园林树种适合春季
国槐移植。
秋季
国槐移植应在苗木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后进行,即落叶树开始落叶、常绿树生长高峰过后进行。此时地温尚高,根系还未停止生长,伤口能逐渐愈合或发出新根。但要注意此时一定要控制(自然控制或人为控制)地上部分叶片的生长。较小苗木的秋季
国槐移植一般适宜在冬季气温较暖的地区,如亚热带、热带地区,时间以10月中下旬以后较为适宜。北方的温带、寒温带区域冬季严寒,冬季时间较长,秋季
国槐移植时间应提早:冬季过分寒冷和冻拔严重的地区不宜进行,以避免根系或地上部分受冻危害,
常绿树种多在雨季进行
国槐移植,南方在梅雨期内,北方在雨季开始进行。此时雨水多,空气湿度大,苗木蒸腾量小,根系生长迅速,易于成活。
南方尤其是长江流域冬季1月至2月份,气候温暖,也可以进行冬季
国槐移植,
(二)确定国槐移植密度
密度是保证苗木生长良好的基础,是控制苗木质量和粗度的关键因素。
国槐移植的株行距应根据树种的生长速度、
国槐移植苗的大小、
国槐移植后培育的年限、苗木的用途、当地气候和土壤肥力等条件来确定,同时也要考虑机具作业化水平。一般针叶树的株行距比阔叶树小。